Published:

在創立不久的接案公司工作

稻草人蕪菁

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公司?

最初我是以兼職設計師的身份進入工作室,以遠端協作的方式參與專案。後來老闆將重心轉移回工作室,逐漸整頓使其能更有組織的運作,我也有幸轉為正職,職稱是 UI/UX 設計師。

工作室的業務

  1. 品牌與視覺設計
  2. 互動網頁設計與開發
  3. 知識與技能教育
  4. 技術分享與推廣

團隊組成

  1. 專案管理
  2. 視覺設計師
  3. 網頁前端工程師
  4. 網頁後端工程師

老闆的理想是打造能夠自走的移動城堡

用移動城堡來比喻公司,是因為老闆就像是在拼組不同的零件,組裝出能夠自行運作的機器。順利的話這部機器能夠自己不斷往前,不順利的話可能需要汰換不適合的零件,稍有不慎還有可能會爆炸。總之這座移動城堡目前算是走到了一個不整頓重組就難以運行的階段,這也是我想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

工作經驗-移動城堡

圖片來源:Works by Studio Ghibli

我嘗試了哪些事

新創團隊很多模式都還沒建立,常聽到會有一人多工的情況。舉例來說,我們的視覺設計師非常全能(我真的覺得他很厲害!),完全可以自己處理好品牌視覺,一直到網頁整體架構和視覺規劃。

在這一年裡我做了諸多嘗試,像是自媒體的視覺設計、網頁視覺延伸素材、媒體內容的更新、互動網頁開發、媒體企劃、社群經營、和舉辦活動等等。(若要以職稱區分,我大概就是做了網頁設計、前端開發、媒體企劃、和社群經營之類的職務吧?)

這個過程中,我其實並沒有充分瞭解到不同角色在不同位置的分工中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也有點難在不同身份職務間轉換。就有點像是在五對五全場籃球比賽的區域防守中,我主要該扛起 3 號前鋒的防守範圍,但又跑去 5 號中鋒或者 2 號後衛的位置攪和。

人的時間和能力畢竟非常有限,現在想起來,可能是因為我貪心的想要維持自己的生活習慣、執行自己的專案、又想在工作中嘗試多個職務,導致不同專案的產出結果好像都不是太理想,要嘛成果只能在及格邊緣,要嘛花了好多時間仍搞不定。

學到的工作經驗

感謝這一年在公司中相遇的每個人,他們都十分願意與我分享各自在職場曾有過的工作經驗,告訴我許多待人處事和工作該有的態度。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我未來也會持續學習與精進自己的軟實力。

1. 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採取行動

「寧願你有想法就去執行,失敗也沒有關係」

我很常會提出關於某件事情的很多想法和疑慮,原因之一是想確認清楚做這件事情想要達成的目標,其二可能是害怕做錯。但如果只是提出假設和想法,卻沒有去驗證和修改,其實是對於推進當下的事情沒有實質幫助的。如同前輩比喻的,就像是大家在森林找寶藏,我一直問寶藏在哪裡,卻沒有動身去找。如果提不出具體且更好的解決方案,那麼先做下去再滾動修正,才是對於讓事情有所進展更有幫助的作法。

Motion vs Action

《原子習慣》的作者 James Clear 用 Action 和 Motion 來區別兩者:

  • Motion (啟動) → 是在計畫、制定策略與學習,是有用的,但是無法產生結果。
  • Action (行動) → 可以產生出結果的那種行為。

參考:The Mistake Smart People Make: Being In Motion vs. Taking Action

如果啟動無法帶來結果,我們為何要這麼做?有時是因為我們確實需要事先計畫或學更多東西,但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啟動能讓我們感覺有所進展,卻不必冒失敗的風想。

對失敗免疫的練習

在《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書中有一個「失敗重擬」練習,鼓勵大家用像是產品設計師打造原型的技巧,提問、製造體驗、找出成見、快速失敗,在失敗中前進。透過紀錄過去的失敗(Failure Log),用「失誤」、「弱點」、「成長機會」來分析,藉此找出成長心得。

如果我們是在玩有限的遊戲,我們會照規則走,以求獲勝;但如果是玩無限的遊戲,我們會為了享受一直玩下去的樂趣,而實驗規則。生命雖然是一段有限的過程,但我們應該要試著從「是一個人」(human being),變成「做一個人」(human doing),再來是「成為一個人」(becoming)。接著再次循環,成為「更接近你的你」,開始做下一階段的事,如此無限循環。

練習方式

  1. 利用工作表回顧過去一週(或一個月、一年),記錄自己的失敗
  2. 把失敗分成「失誤」、「弱點」、「成長機會」
  3. 找出成長心得
  4. 一個月做一、兩次這項練習,養成化失敗為成長的習慣

2. 建立自己在團隊中的信任

我覺得自己在這份工作中可能表現得過於沒有自信,這樣展現出來的態度或許讓與我合作的對象也會有點無所適從

我想我還得多練習找到自己的「Confidence Sweet Spot」,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要展現不能讓步的信念,這樣講出來的話和做的事情在團隊中才會被視為是有價值的。

然而「相信自己」的同時,仍要「對自己採取的方法保持懷疑」。要想著,我或許不是用最好的方法處理問題、或者甚至沒有找到正確的問題,但透過失敗和嘗試,用「在自信中保持謙遜」的思維,改良每次的作法,讓自己在團隊中可以有更好的信用,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自信的謙遜

在《Think Again》中提到了兩種心態:

  • Armchair Quarterback → 指那些對於自己沒有經驗的事情,卻以為自己非常擅長,總是在看別人的表現時指手畫腳地發表評論。(對自己有自信、也不懷疑自己做事的方式,就會變成盲目的傲慢)
  • Imposter → 指那些對於自己的能力懷疑不已,總是感覺自己不夠聰明或有能力解決問題。(對自己沒有自信、也總是懷疑自己做事的方式,則會變成讓人看起來軟弱的自我懷疑)

You can be confident in your ability to achieve a goal in the future while maintaining the humility to question whether you have the right tools in the present.

延伸閱讀:閱讀筆記| Think Again

3. 專業工作者的職場軟實力

這些在網路上應該都被講到爛了,但親身經歷和只是看別人的經驗分享絕對會有不同的體會,也推薦可以翻翻《原則》,裡面講了許多生活和工作的道理。

這件事情我該不該做?

不過前輩也有提到,雖說很多事情上級會希望被指派的下屬能夠自立自強,不要一直把問題丟回去給他,但若上級沒有明示執行者「他被賦予多少決策的權能」,那其實會讓執行者無所適從。

再繼續用五對五籃球比賽舉例,就是團隊區域防守時,教練沒有給球員各自明確的防守範圍、或是團隊彼此沒有協調好而有模糊地帶,這種情況下,球員可能會做出不是教練要他做的事情、沒有顧好自己該防守的對手、同隊球員彼此防守重疊而造成對手空擋等等,會失分的情境。

在工作中則是,下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夠做某個決策、或者自己需不需要執行某項任務,多做可能多錯、不做可能會空轉。這可能也是要隨著經驗累積,才會慢慢知道如何拿捏不同處境和期待的職場軟實力吧。

4. 如何估算專案執行的時間

對於工程師和設計師來說,時間即是成本,如何準確估算時間真的非常重要,而我想 PM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協調不同的需求和限制,並同步各方的期待。會想探討工時估算,主要是作為工程師在與 PM 溝通時,時常被問到某項開發項目會做多久,但我因為經驗不夠,常常錯估時間,導致 PM 與客戶溝通上沒辦法很順利。

後來查了些參考資料,發現這好像是 RD 與 PM 之間亙古的紛爭(?)

用把握度做預估工時的加權

或許下次還有機會,可以嘗試看看這樣的作法,就是用對工程項目的把握程度,以及需求明確程度做時間上的加權。

  • 對開發項目的把握度高 → 預估工作天 × 1.5
  • 對開發項目的把握度中 → 預估工作天 × 2.0
  • 對開發項目的把握度低 → 預估工作天 × 2.5
  • 除此之外,還要加上風險緩衝(測試調整)

這是 PM 確實瞭解客戶需求,並開出正確工項的情況。如果客戶自己也不知道要什麼,需求不明確時, PM 跟客戶的溝通成本就會提高,而如果 PM 一直無法同步客戶對產出的期待,那來來回回的溝通與修改就會讓整個專案工時拉長。

所以我想, PM 預估整個專案的工時也可以依據對於需求的明確程度來做加權,把執行者預估的執行時間乘以對應的倍數,再加些來回溝通的緩衝。不過這些都是紙上談兵,真的在對應客戶或與團隊夥伴合作時,應該還是會碰到許多無法預期的困難,需要更多的溝通才能解決。

△ 有個重點是,我覺得應該用「工作天」來估算專案時程,而不該用「工時」來計算,畢竟我想人都是需要休息充電的。

我好像還是不知道我是誰

因應工作室的轉型,雖然我有五花八門的技能,但若始終沒辦法定下心來真的扛好一個位置,除了會浪費團隊資源,也是在虛耗自己的時間。

即使閱讀數本自我成長相關的書,也得到許多前輩的建議,我還是常感到茫然。因為好像對什麼都有興趣、都想學習,待辦清單有好多想做的事情,像是嘗試影音剪輯 Vlog 、串 GPT-3 的 API 、 Procreate 插畫、寫閱讀筆記、讀運動和健身相關的書…(寫不完)。

所以接下來,我還是會繼續摸索,試著設計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我知道,能有這樣的選擇自由,絕對是件幸運且奢侈的事情,感恩的心。)

幾位總是能帶給我新想法和生活動力的 Youtuber

幾位總是能帶給我新想法和生活動力的 Youtuber


奧德賽計畫

Youtuber Ali 在 “How to Build a Life You Love” 提到的奧德賽計畫,是《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中有提到的練習,透過想像三種版本的未來五年人生,用發散思考來啟發自己。

「人生一」- 你目前做的事 計畫一跟你心中所想的事有關,可能是目前人生的延伸,或是已經渴望一段時間、吸引力十足的點子。

「人生二」- 萬一事情生變,你會做的事 想像一下,萬一「人生一」的點子突然過時,或者不再是選項,此時要怎麼辦?

「人生三」- 如果錢不是問題,面子不是問題,你會做的事,或你想活的人生 如果有一件事做下去,收入還過得去,而且沒人會笑你,看輕你,你會做什麼?

小結

由衷希望老闆能找到讓移動城堡持續運作的卡西法;而我可以成長為像是蕪菁的存在,可以自主運作,又能跟移動城堡互利互惠。

工作經驗-卡西法

圖片來源:Works by Studio Ghibli